close

IMG_2283.JPG
『知道平均律與純律的差異嗎?』
老師將小提琴放上左肩,一邊調音一邊試探性的問我。


『平均律顧名思義將音級分成十二等分的半音啊~』我憑著直覺脫口而出。
當然,再細一點的再細一點的科學講法就是將每個音的頻率2開12次方Hz,
但是我實在背不起這樣的數據(抓頭


『最具代表性的是巴哈的鍵盤作品〈十二平均律〉,在鍵盤樂器上將十二個音高校準後,並以十二個音階為基調。純律就不只用這樣一套調律系統,它又稱作自然律,它是建立在一個以共鳴和諧為前提的調律方式。』為了展現一下自己的音樂專業,趕緊把以前學過的東西通通搬出來獻寶。


『我想請希望你思考為什麼我們在拉琴的時候,音準上雖然秉持著平均律的音距,
但為什麼樂曲進行中的導音接主音,導音都會有偏高的聽覺效果?』
老師先是示範了Si和Do兩個單音,再以C大調的震音vii級接I級作結尾,便期待著我的回答。


『導音至主音的解決在理論上幾乎可以用天性來解釋,那是倚靠一股向主音跨進的張力、動力來化解緊張感。潛移默化下拉近了導音與主音間的距離,因此短暫脫離平均律的範疇,產生了導音偏高的聽覺效果,算是變相的一種回歸和諧,某程度上也是仰賴純律的初衷。』


洋洋灑灑講了一堆,也不知道是對是錯,但從老師微笑的眼神裡,我看出這似乎是一個他滿意的答案,能突然臨場扯出一堆話,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,不過其實後面還有段超有感的肺腑之言想說,只怕老師覺得我太過歷練老成,所以就傻傻地對著老師笑,默默的把話吞進肚子去。



『大概就像人生中的二元論吧!雖然平均律與純律兩者屬於不同屬性的理論派,
但是在必要時仍能夠互相藉由包容及彈性來調合出韌性與圓融,音樂如此,人生亦如此。』

音樂即人生,這從小到大被耳提面命的一句話,恐怕是第一次有這麼深的體悟,
學音樂快二十年,也不知道怎麼這麼晚才有慧根開竅 (抓頭

arrow
arrow

    雨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